索引号: | D**-**-**-** | 分类: | 工作动态 | ||
发文机关: | 万安县自然资源局 | 发文日期: | (略)**:**:** | ||
标题: | 万安县扎实推进生态保护红线标识牌设立工作 | 有效性: | 有效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近日,万安县自然资源局在全县重点生态区域全面设立生态保护红线标识标牌,标志着该县生态保护工作迈入精细化、可视化管控新阶段,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划定强化刚性约束
万安县自然资源局严格对标《万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秉持“多规合一”理念,综合运用矢量数据分析、实地踏勘及疑问图斑标注等手段,精准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边界,将这条“生命线”作为不可逾越的国土空间开发底线,并持续进行科学优化。此次共设立电子界桩**个、标识牌**个,清晰标注管控边界、主导生态功能及法律法规要求。通过这套直观、规范的标识系统,生态保护红线的刚性约束力得到显著增强,为后续监管提供了明确依据。
强化监管完善协作机制
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万安县建立了统一规范的标识牌和界桩体系,清晰标示红线范围、管控要求与生态功能定位。同时,建立健全常态化巡查机制,严格限制红线内人为活动。通过压实属地责任、厘清部门职责,协同生态环境等部门形成监管合力,构建起高效的责任体系,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智慧宣传凝聚社会共识
设立标识牌不仅是空间管控的硬件升级,更是发动全民参与的“动员令”。工作中,县自然资源局采取“线上+线下”双轨并进策略。线上,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借助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强化“红线即底线”的法治观念;利用标识牌二维码及新媒体渠道,广泛解读政策法规,方便公众参与监督。线下,深入乡村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知识进乡村”系列活动,通过现场讲解、发放手册、案例警示等形式,向群众普及法规知识及违规后果,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守得住、管得严”。
生态筑基赋能永续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万安县生态保护红线标识牌的设立,不仅为县域生态安全构筑起可视化的坚固屏障,更凝聚起全社会共建美丽家园的强大共识。万安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坚决守护生态保护红线,为绘就“绿水青山映万安”的壮美生态画卷贡献坚实力量。